时间:2020-04-08 10:29:18来源:趣丁网作者:强柔
晏殊的地位在于他是先帝给官家留下的老师,也是官家很信任和尊敬的人。太后之前给张鳍虚职,现在要给枢密使这种掌实权的要职,晏殊作为枢密副使出来反对,引起太后不快。如果明面上说是因为不该反对而贬斥晏殊,就可能被理解为:我不待见帝师—我不待见先帝留下来的人—我不遵循先帝遗命—我想孤立官家—我想独揽朝政。这个时候用笏板打侍从这种失仪之事让双方都有台阶下,不至于让朝中猜忌太后用意,也不至于堵死晏殊重回朝堂的路。
我估计好多人都没看明白。
首先是官家为了亲娘的事刺激太后,太后为了威胁提点官家,要提拔她的亲信张伦当枢密使。
然后是晏殊进谏反对了提拔张伦这事儿,同时他也知道这样一来太后肯定是要贬他了,所以他才会提前收拾行李。
再然后他故意找茬殿前失仪,给了太后台阶下的同时又给太后和官家之间的矛盾留下了缓和的余地。
作为一名臣子,作为太后与官家之间掌握平衡的人,在太后明知提拔张耆不对只是为了警告的情况下,晏殊必须有所行动,他上书指出了提拔张耆的错误,除了是对本职的负责,对官家的忠诚,也是给了太后一步台阶(再次提醒太后本人是知道张耆不中用的)。
但是他同时也确实是折了太后的权威,可是无论是从脸面还是私心来讲,太后都不可能因为他说了真话贬黜他,但是他也不能让太后把被打脸的负面情绪藏在心里发酵以后发作的更厉害,也不能让官家和蠢蠢欲动的某些臣子以为太后是可以随便被打脸的,不能让某些臣子以为太后官家矛盾日益尖锐有了被挑拨的空隙,所以他有意的犯了另外一个可大可小的错误,圆了太后的脸面,平稳了人心,避免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晏殊在用实际行动教导小皇帝一个大命题:什么是政治。
1、太后准备擢升无能的亲信,实际就是在壮大自己的利益集团了,晏殊作为先帝留给小皇帝的重臣,不能不管,所以上书直谏——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在太后势力庞大的当下,他自己、加上八大王、还有小皇帝,他们老赵家这一派还没有能力废掉太后,辅佐小皇帝亲政也不是时机,所以为了政局稳定,他需要离开,让太后安心,感觉威胁减少了。打下人是为了离开皇上故意犯的一个师出有名的错误,给太后找了个由头处理他。
3、临走告诉小皇帝该干什么。小皇帝问他:孔子门徒都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座右铭,你自己直谏也是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因为这个不可为的事是善事,是为了正义,可是如果那个不可为的事是错误的呢?我作为一国之君,如何处理善恶对错?(感觉这里小皇帝心里纠结,明明不该谪贬晏殊但是还不能阻拦),然后晏殊说了决定小皇帝一生为政思想的话,那就是:你不需要管对错,你负责平衡,我来负责对错。
我一直认为晏殊被贬至应天府,在他的职业生涯看来,远离东京远离官家似乎不算好事。但从文化教育来看,却因此成就了应天府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他邀请为孝辞官的大家范仲淹去书院教学,为后世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后来和王安石一起提出改革的很多学子都出自应天府书院。可以说影响非常深远。如果没有这次贬官,真不一定有这个书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